——研究性学习一例
单县实验小学 高培生
10月24日上午,我匆匆地来到学校,还未及我班的教室,同学们的喧哗声便传入我的耳鼓,这是怎么啦?上课时间快到了又是谁在捣鬼?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同学们见我来了,便安静了下来。值日班长姬中元告诉我说:“一只翅膀受伤的鹦鹉飞进了我们的教室,陈园庆同学逮住了,同学们正争着看呢。”我略带声色地说:“还不快点把它放了!”陈园庆同学举起了手说:“老师,现在不能放,这只鹦鹉受了伤,飞不快,再被人捉去,还不知会怎样呢?我们想把它的伤养好了再放飞。”其它同学也附和着,“养起来!”这时我也来了兴趣。
二、讨论与引导
既然要养这只鹦鹉,该怎么养呢?我还真没养过鹦鹉。我这样想着,便在黑板上写下了“该怎么养呢?”一行字,并说:这节课我们进行鹦鹉的饲养的讨论,同学们立即分小组争论开了,同学们争论的焦点有四个:
1、在哪儿谁喂养这只鹦鹉?
2、这是一只什么类型的鹦鹉?
3、这只鹦鹉的伤如何治疗?
4、在喂养中如果鹦鹉再得了其它病怎么办?
经过同学们的争论,最后确定这个鹦鹉还是放到某个同学的家中较好,因为放在教室里,环境吵杂,再加上放学之后便没人管了,出现意外情况没办法处理,至于喂养、治伤、防疫等问题没有得出多少结果。接下来讨论便是喂养权的问题?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争着说自己能养鹦鹉的理由,我为难了。但想到我们正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便说,“至于让谁喂养,怎样喂养等问题,我想做为一个小课题去研究。哪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好,鹦鹉就由哪个小组的同学喂养。”同学们个个 跃跃欲试,这时周浩源同学说,研究课题就定为《鹦鹉的喂养》吧!有不少同学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后确定了《鹦鹉的喂养与防疫》的小课题,决定此课题两天完成,在结题之前,鹦鹉暂由我班的张老师喂养,因为他家正养着两只鹦鹉。
三、探索与展开
课题提出后,我引导学生依据自愿组成2-4人小组,并对活动的设计、实施、探索、展开等环节提出建议,供学生参考。
1、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和调查表等,引导学生从制定研究方案入手,以调查研究表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反映研究信息。通过课堂讨论,决定调查表设计的大致格式,如标题、主要栏目、调查日期、调查人等等。同时,我还提醒学生调查研究中需预先考虑到的几种情况,如获取信息的途径等。因为有些同学表格设计困难,我列举两种表格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能力,设计出有自己小组特定的表格。
参考表1:鹦鹉主要食物及喂养方式调查研究表
参考表2
信息来源 |
书 籍 |
报 刊 |
网 络 |
其 它 |
主要食物 |
|
|
|
|
喂养方式 |
|
|
|
|
:
2、开展研究,整理交流,争取喂养权
调查研究方案制定后,我便提醒学生利用星期天,完成研究任务。因为事情恰好发生在星期五,所以恰好有两天时间,同时我还提醒小组长分配任务要合理,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利用好自己设计的调查研究表或问卷表,最后完成研究报告。
星期一,我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评审。因为评审的结果,关系到喂养权的问题,因此也比较慎重。首先在班内选举产生评审小组,并另请张老师参与。其次,让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报告,让评审小组评审,整个汇报充满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经过审议评分,确定了喂养权归属周甲同学的小组。喂养权的争议至此全部结束。
3、应用与拓展
学生经过探索研究,大多数同学没能获得喂养权,有些同学显出了情绪不高的情况,为了使他们研究有用武之地,我又设计四项实践活动:第一项,可把自己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建议书的形式写给周甲小组或其它喂养鹦鹉的人;第二项,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投给一些报刊编辑部;第三项,有条件的同学可在家中试着喂养鹦鹉、小金鱼等小动物;第四项,继续探讨一些小课题,在暑假中研究。这样一来,同学们有了兴趣,促进了他们再研究、再实践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