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 教师天地 > 教海拾贝
课改:主战场在村小
  作者:未知 来自:实小 点击:44 时间:2005-9-13

 

 

 

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村小都占绝对优势。从某种角度说,决定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水平在村小。近期,我们对5所偏远的村小的课改情况进行一次调研,共听了10节数学课(其中8节实验教材内容,2节非实验教材内容),举行5场座谈(参加座谈的人员有教办领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上课教师等,座谈内容是校本教研进展情况)。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村小教师的工作精神状态较好。在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的情况下,他们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改实验,一些老年教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一些年轻教师离家十几里,自备行当,吃住在校,奉献自己的青春,敬业精神着实令我们感动。村小的课堂已经荡漾起课改的涟漪。教师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逐渐走向引导、促进、合作、激励;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他们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体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听讲记忆,他们也可以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动手实践;于是,课堂里有了欢声笑语,有了小脸通红、小手如林、小嘴常开的场面。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令人揪心的问题:例如,师资水平低下:村小的教师基本由“民转公”、“师资班”(当地教师进修学校速成班)、“内招”(在教师子女内部招工)、“临代”四部分组成,一些老年教师固守老一套,教学理念顽固不化,一些代课教师专业知识几乎为零,课堂上科学性错误不断,低层次的师资成为村小课改的瓶颈。钻研教材能力较差:许多教师缺乏对新教材的研究,不能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材面前走投无路,一筹莫展,最终是新教材,旧教法,甚至是新教材,无教法。教学资源贫乏:被调研的几所小学,教具几乎没有,教学挂图全无,教师为应付调研,只好临时自己动手画图,由于自身基本功限制,画出的大都是些“四不象”,由此可见一斑。

针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几个典型问题,提几点建议:

1、数学学习的材料要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

新教材选材于儿童熟悉的生活现实,这样选材的意图是:现实的素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取材于儿童熟悉的生活现实,容易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数学;当学生走进生活,就容易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就容易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意识。事实上,教材不是为某一地域的儿童编写的,同一本教材不可能适合生活在城乡不同环境的所有儿童的生活现实,教材仅是个例子,当它不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时,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时,教师是可以置换的。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更接近广阔的大自然,他们的童年生活比城里孩子更丰富多彩,这些都是教师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当注重挖掘童心、童趣,开掘鲜活,让学习材料更贴近学生生活,落实教材理念。

2、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用足用好新教材。

新教材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线索和必要的活动。教师应带着教材的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实现持续发展。

教学“数的计算”。教师要力戒“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强化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如下基本教学思路: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的欲望――运用自己的学习策略设法计算――在相互交流中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练习中反思、教正、提高。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有的计算内容教材用列举卡通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算法的形式,反映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计算方法的预测;有的计算内容不出现计算方法,只提出“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要求,这些都启示教师这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不同于一题多解,学生提出的算法和教材上不完全相同是可能的,要避免强迫学生说出低层次的算法。

教学“应用题”。新教材不再用单独单元编排应用题,一般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教材通过现实的场景呈现信息,让学生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不教学成人思考出来的解题思路。教学中,在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教师要遵循如下基本的教学思路:现实场景――收集、表述信息(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反思,上升成对数量关系的思考。

教学“统计”。传统教学统计,重点放在画制图表上,学生学了统计之后,不知道统计从哪里来,学习统计有什么用。新教材注重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教学中应坚持如下教学要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统计的需要;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学习统计方法;分析统计结果,进行合理决策。

教学“空间与图形”。传统教学空间与图形,重点放在几何计算上,新教材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3、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习惯和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能力不是到了某一年级后自然形成的,而是教师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有意识地训练的结果。课堂开展合作学习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把握合作的时机。在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在学生提出了解题策略,但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选用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二是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有效的合作学习应遵循下列的操作程序: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提出合作要求——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问题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必须调动自己的经验,经过思考才能解决;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经过思考是一定能够解决的。交流的过程,也是交往过程,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表达和倾听。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说什么,怎么说,听什么,怎么听。三是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在学生合作之前,教师是一名组织者,向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和操作的材料;在合作过程中,教师是一名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注意发现并解决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后进生)是否都参与合作学习。

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校本教研提几点建议:

1、教办、学校的业务同志要加强自身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办、学校的业务同志是当地的“权威”,其一言一行对当地教师都起到导向作用。自己不明白,只会带出一批糊涂教师;自己学识浅薄,在教师面前就会腰板不硬。因此,教办、学校的业务同志首先要带头学习、实践、提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2、加大教材培训力度。新教材是教师实践课标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凭借。用教材教的前提是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各镇教办应挖掘当地的培训资源,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细化教材培训,变每学期一次培训为单元培训,通过教材分析、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等活动帮助教师领会教材并灵活地使用教材。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校本教研目标、内容、方式、措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通过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同伴互助;通过开展做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反思。学校可以把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纳入教学工作考评范围。

4、加大学校投入。学校硬件可以差一些,但是软件不可将就。配备起码的教学软件是教师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学校应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求每所村小都配备电脑、光盘,但求条件好一些的村小要配足投影片,条件差的村小起码要配足教学挂图。

■ 相关连接
  •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时月娥
  • 我会努力的
  • 徐州听课心得 --刘玉环
  • 有效教学听课体会--郭卫民
  • “有效教学”活动有感--韩国忠